橘奴

拼音:jú nú

橘奴的解釋

《三國志·吳志·孫休傳》“ 丹陽 太守 李衡 ” 裴松之 注引《襄陽記》:“ 衡 每欲治家,妻輒不聽,後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龍陽 汜洲 上作宅,種甘橘千株。臨死,敕兒曰:‘汝母惡我治家,故窮如是。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,不責汝衣食,歲上一匹絹,亦可足用耳。’”後遂以“橘奴”為橘樹或橘子的別稱。 唐 杜甫 《驅豎子摘蒼耳》詩:“加點瓜薤間,依稀橘奴跡。” 金 張子羽 《壽張和滑益之》詩:“病眼只貪書味永,渴心頻夢橘奴香。” 元 郝經 《橄欖》詩:“始覺眾果俗,橘奴復棃兒。”

詞語分解

  • 橘的解釋 橘 ú 常綠喬木,果實稱“橘子”,多汁,味酸甜可食。種子、樹葉、果皮均可入藥:橘紅。橘絡。橘黃色。橘化為枳(喻人必然受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)。 筆畫數:; 部首:木; 筆順編號:
  • 奴的解釋 奴 ú 階級社會中受壓迫、剝削、役使的沒有人身自由的人:農奴。奴隸。奴婢(男 * 仆)。奴顏婢膝。奴性。 像對待奴隸那樣地:奴役。奴使。 使人甘受奴役地:奴化。 仆主 筆畫數:; 部首:女; 筆順編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