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字典網>>歷史字典>>歷史地名>> 馬廠鎮

馬廠鎮

即今江蘇沭陽縣東南四十六里馬廠鎮。清光緒《江蘇全省輿圖》:沭陽縣東南有“馬廠”。


(1)在河北省青縣北部。面積141平方千米。人口3.9萬。鎮人民政府駐東姚莊,人口1880。明永樂二年(1404年)姚姓建村,故名。1953年設鄉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復鄉,1999年改鎮。產小麥、玉米、穀子。有制磚、五金、針織、橡膠等廠。京滬鐵路和京滬高速公路、104國道經此。(2)在山西省長治市郊區西北部。面積43平方千米。人口6.4萬。鎮人民政府駐馬廠村,人口3.8萬。1949年為潞城縣第五區。1954年為馬廠鄉,1958年為馬廠公社。1976年屬長治市郊區。1984年復鄉,2000年置鎮。建材業、永磁材料業、水暖器材業發達。太焦、邯長鐵路及榆長公路經此。有神農廟、崇教寺等古建築。(3)在江蘇省沭陽縣東南部,北臨柴南河。面積84平方千米。人口6.7萬。鎮人民政府駐馬廠,人口 6300。傳元為牧馬場,故稱馬場,後書作馬廠。1949年為馬廠區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復鄉,1986年復置鎮。產稻、小麥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五金、印刷、服裝、柴油機等廠。沭漣公路經此。(4)在安徽省全椒縣中西部、馬廠河東岸。面積89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9萬。鎮人民政府駐馬廠,人口1.7萬。因處龍山與虎山兩山之間的道口,得名破山口,為牧馬場地,改今名。1958年成立馬廠公社,1983年改設馬廠鄉,1985年撤鄉置鎮。1992年黃庵鄉併入。主產稻、小麥、玉米等。有輪窯、農機修配、食品加工等廠。產滁菊、桔梗等藥材。有銅、金、大理石等礦。為縣西北山區農林副產品集散地。有公路南通二郎口接合寧公路。(5)在河南省太康縣東南部、渦河南岸。面積100平方千米。人口7.5萬。鎮人民政府駐馬廠,人口3210。原稱白秋集,明代稱驛馬場,後演為馬廠。1956年設馬廠鄉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復鄉,1997年改鎮。產小麥、玉米、棉花,特產“馬廠鴨蛋”。黃牛飼養、製作鞭炮、家庭編織等業較盛。有鍋爐、塑膠製品、農機修配、制磚、印刷等廠。公路接311國道。

馬廠鎮字典分解

馬廠的解釋 牧馬場。《清史稿·高宗紀二》:“丁未,命副都統 羅山 以原銜管 阿爾泰 軍臺,並 商都達布遜諾爾 馬廠事務。”《清史稿·食貨志一》:“凡駐防營皆置馬廠,其牧莊旁

鎮國語字典 鎮 (鎮) zhèn 壓:鎮尺(用金屬、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,用來壓書和紙。亦稱“鎮紙”,“壓尺”)。鎮痛。 以武力維持安定:鎮壓(用強力壓制,不許進行政治活動

多看看:馬金爐【歷史人物】

清江蘇上海人,字丹榮。太學生。得上海瘍科名醫王大泰之傳,精於外科。與青浦陳學山齊名,而刀法尚略勝於陳氏。孫馬楚衍,能繼其業。

馬廠鎮相關歷史字典

猜你喜歡